總網頁瀏覽量

2012年12月31日 星期一

藏件共賞--和闐玉雕蟠龍珮


    這是我早期的收藏─和闐玉雕蟠龍珮,玉質細緻油潤,形制雕工皆美,有三條蟠龍交錯盤繞,寓有「生生不息」之意!
    在一年開始之際,藉此祝福好友們都能平安順心!無論財富或健康都能「生生不息」!做自娛詩賀:
新年氣象新,
生息俱萌生;
大展鴻圖志,
吉祥萬事興!

2012年12月30日 星期日

盼來年

    今天是民國一O一年的最後一天,大家都度過了艱辛的一年,冀望新的一年,能夠氣象一新!祝福好友們!
有感作:
暖冬驟雨寒意凝,
已是歲末更迭時:
今朝雖遇冷風凜,
明日仍見驕陽昇!

2012年12月29日 星期六

藏件共賞--戈壁石四

     這是我的奇石收藏─戈壁石,在戈壁沙漠中,經酷曬及風沙長年吹襲,岩石脆弱部分,均已化成塵埃;僅殘留質地最堅硬的部分,所形成的造型自然秀挺,像件青銅雕塑的藝術品!是我蠻喜愛的藏件!分享欣賞!
作自娛詩讚:
天工巧雕形,
乍觀宛青銅;
菩提應如是,
孤挺獨傲風。

藏件共賞--黑膽石

    這是我的奇石收藏─黑膽石,是台灣蠻有名的奇石之一,經長年侵蝕而形成奇特的造型,千奇百怪但造型卻自然有致,就像件雕塑的藝術品!分享欣賞!
作自娛詩讚:
心似嶙峋石,
傲屹迎向陽;
勤鍛般若智,
無懼紅塵殤。

2012年12月27日 星期四

藏件共賞--翠玉觀音墜飾


    這是我的收藏─翠玉觀音墜飾,雕工自然精美,翠綠的色澤,令人賞心悅目,也讓老婆大人一眼就看上了,因而成為她的飾品之一!分享欣賞!

    作自娛詩讚:

一抹翠青凝碧瑩,

楊枝淨瓶濟眾生;

聞聲救苦大悲行?

慈顏善緣在人心。

    祈願政治人物亦能效尤善行悲願,聞聲救眾民之苦!

2012年12月25日 星期二

藏件共賞--奇石三

    這也是我的奇石收藏之一,在方寸間顯現崎峻的景致,看了這塊奇石,還能說石頭不會爛嗎?...我喜愛的藏件!分享欣賞!
作自娛詩讚:
紅塵人間事,
莫執得與失;
欲問石爛否?
或有海枯時。

2012年12月23日 星期日

生命的第一堂課


    家中女兒已飼養近三年的小寵物─三線鼠,在昨晚終於離開我們了。早在數天前,就已查覺到這隻小老鼠有些不對勁,活動力明顯地降低了;老是躲在窩裡不出來,胃口也變差了;女兒央求我將牠抓出窩來,仔細地餵牠喝水進食,妻子及女兒都不斷地為它祈禱,希望牠能平安過節。
    但該來的始終會來,在外出用餐返家後,小老鼠已靜靜地臥在窩前沒了氣息;女兒一看到,眼眶馬上就紅了,因為這是她人生中,第一次面對生命的死亡。雖說在書本中早已習知,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經的歷程,但面臨了一千多個日子共同相處的因緣,總是有著許多的不捨!
    當我將用白紙包妥的小老鼠,放入樓下花圃已挖好的淺坑中,女兒的淚又漱漱地落下,我只能輕擁著告訴她:「這是妳遲早要面對的課題」。經歷這些課題,就是讓妳學習成長;雖然難過,但人生不就正因為有這些酸甜苦辣,才更能豐富了我們的生命。面對生命中的每一堂課,都要好好的學習體會,讓自己更成長茁壯。今晚就默默地感謝這隻小老鼠,謝謝牠陪同上了這堂生命中的第一課。
    夜靜有感:
千日因緣聚,
一朝別離慟;
世事本無常,
須臾尤自珍!

2012年12月22日 星期六

藏件共賞--奇石二

    這是我的奇石收藏之一:菊花石,在方寸間顯現如國畫般的景致,也是我蠻喜愛的藏件!分享欣賞!
作自娛詩讚:
一方墨岩映花落,
誰知凝晶蘊石中;
雖歷億載劫難過,
猶得本心顯真廓。

2012年12月21日 星期五

藏件共賞--奇石鐵丸

    這是我的奇石收藏之一:鐵丸石,樣式奇峋瑰異,在方寸間展現磅礡氣勢,是我蠻喜愛的藏件!分享欣賞!
作自娛詩讚:
鐵岩顯赤澤,
丸石現奇峰;
異象巧天琢,
景殊珍自得。

2012年12月20日 星期四

窗外即景有感

 
靜眺碧蔭青,
憑几煮香茗;
閒話家常事,
何憂末日臨!


2012年12月19日 星期三

藏件共賞--奇石一

    這是我的奇石收藏之一,一塊簡單的石頭,可以顯現壯闊的景致,大自然的巧手,總是有令人讚嘆的變化!從這塊雅石,你看到怎樣的景致?分享欣賞!
見景有感:一石蘊一景,
          多欲惹多愁;
          清淨何處尋?
          菩提自在中!

2012年12月18日 星期二

藏件共賞--明宣德青花鳥食器

    這是我的收藏--明宣德青花鳥食器,螺狀的器形優美秀緻,在背後有二個外鑲的瓷環,可供細枝穿掛固定,畫工自然,濃豔的青花色澤,顯現出宣德青花的特色,入手溫潤細緻,已被同好相中,分享欣賞!

2012年12月6日 星期四

談改革


    台灣近期因景氣低迷,物價創新高,相對人民實質薪資所得不進反退,失業率攀高,引發民心不安;在野黨乘勢拋出勞退基金面臨破產,軍公教退休所得相對不公等議題,進而提案刪除軍公教年終慰問金,配合媒體炒作,掀起一陣所謂「改革」的浪潮;好像只要改了年金及退撫制度,就能解決政府的財政問題;但實情真是如此嗎?

    個人以為這是刻意轉移問題焦點的做法,因為台灣今天面對真正的問題是「政治紛亂、政府失能、貧富不均、教育品質落後及人才流失」。分述證明如下:

    回顧台灣經濟由盛而衰的分水嶺,應落在解嚴後,當時執政的李總統為了掌握政治實權,採取了一連串所謂「民主化」的改革措施,姑且不論對錯與否,所產生的結果,就是反對黨及地方派系勢力的崛起,財團影響力坐大,施政方向偏離正軌,趨向討好選民爭取選票。繼任執政的陳總統施政強調「本土化」及「公平正義、民主深化」,事實證明是更趨向財團傾斜,大量的舉債及變賣國有資產,成就了民進黨及部份財團,使其掌握了更多的資源。而馬總統上任後,並無積極的作為,只在舊有的環境及框架下消極地因應,為了求取己身的「歷史定位」,推出了一連串不合宜的施政,從證所稅的改革、油電雙漲、十二年國教到二代健保等政策,全都是高舉著改革的口號,打著公平正義的旗幟爭取認同。但事實證明所謂「改革」的結果,就是製造出更多需要改革的議題。

    想想每次選舉,哪個政黨或候選人不是高喊著「選賢與能、以民為本」的口號,如今所謂賢能者何在?這些賢能者的政績又何在?政府推出的內閣從「戰鬥內閣」到「財經內閣」;財經政策由「二兆雙星」、「大投資、大溫暖」到「黃金十年」,其結果是勞工薪資倒退十四年,貧富差距持續擴大;而攸關國力的教改,在歷朝的改革作為下,出現了人才斷層及不符產業所需的情形,甚而出現學生指著教育部長大罵的情事,難道這就是我們需要的教育品質嗎?在本土意識高漲,事事強調「根留台灣」的政策下,迫使廠商出走,造成人才外流,過度強調意識形態,也無法吸引人才為我所用。

    上述這種種作為,哪一項不是政府所謂的改革?誰又能否認這不是導致台灣停滯不前的主因?!既然要改革,當然要「對症下藥」,請先就政府的施政效能、產經政策及稅務政策提出改革檢討才是。怎麼會不斷地檢討軍公教退休俸給呢?以多數軍公教退休所得而言,充其量僅屬中等所得,怎樣也稱不上富裕,為何就變成需要改革的重點呢?若說政府財政困難,年終慰問金的預算,可是在去年就通過的,歲入歲出都經過計算編列的,真不知是何來的問題?說穿了,就是為政者的政治攻防及利益算計罷了!
         有鑑於此,台灣已再無內耗的本錢,籲請大家切莫再為政客及媒體蒙蔽,任其鼓吹改革之名,而行圖利營私之實;而要審慎掌握手中的選票,為了我們的下一代,找出真正能帶領台灣走出困局的人。

2012年11月30日 星期五

2012年11月29日 星期四

嘆時政紛亂

有感今時政情紛亂而作:

是風是雨冬令寒,

減薪減俸度年難;

猶憶昔日繁榮樣,

今朝無感任政亂。

2012年11月22日 星期四

回首讀經典一:絜矩之道


    時下社會紛擾,無論是政治或經濟都一團亂。看著在野黨為了政治利益,罔顧是非,挑起社會階級對立;執政黨更是無能,面對問題,非但未能妥為因應,反而隨著在野黨及媒體起舞,草率的決策,因而引發一連串的政治效應。無辜的百姓,當然更是受害者,面對持續惡化的經濟環境,無論是勞工或軍公教,大家都要勒緊褲帶,做好過苦日子的準備。

    台灣何以淪落至此一全輸的局面?從現代的各種學理分析,一定有千百個說法,可以檢討改進,但往往流於片面形式,非但未能解決當前的問題,反而衍生出更多、更複雜的問題;所以不如回頭讀讀經典,聽聽老祖宗的智慧之言,找到真正當行之路吧!

    《大學》中第十章釋治國平天下說:「所謂平天下在治其國者,上老老而民興孝;上長長而民興弟;上恤孤而民不倍,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。」是說在位的人能以身作則行孝、悌、慈、恕道治國,則上行下效,天下就可以平治了。其中的〝恕〞字,拆開來就是如心,也就是推己及人,有同理心之意。當領導人能將心比心,推己及人;自然能知百姓的需求,施政也就能考量到各個階層知所需,這是基本應達到的消極作為。更進一步的是要積極地做到「己欲立而立人,己欲達而達人。」為政者想要的,先協助人民做到,自然而然地人民也會協助為政者做到。如此利益共生,當然也就能順利的平天下,達到大同的境界。

    知曉恕道治國之意後,要如何做到呢?方法就是運用「絜矩之道」,絜是度量,是畫方的工具,絜矩就是釐清個人在社會組織中所處的恰當位置。《中庸》中所說:「君子素其位而行,不願乎其外......在上位,不陵下;在下位,不援上。正己而不求於人,則無怨。」綜觀今日亂象,應就是未確實做到這所謂的「絜矩之道」。試想若在野黨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,好好地監督政府,不因政治利益挑起社會對立;而政府能善盡本務發展經濟,行富強之路;大家都各正其位為所當為,台灣會有今日面對的種種困難嗎?

    引述劉君祖老師的著作「一次看懂四書--孔子教你做人與處世」中所述,供當今為政者參考,或可改善當前困境:

    絜矩之恕道與天下平等有關,社會公平並不是全體一致,齊頭點的形式平等反而對社會有害,真正的公平是立足點的平等,必須針對不同對象而做權衡考慮。

    《易經》謙卦卦爻全吉,皆得善終,謙為言之兼,一切主張兼顧各方感受及利益,故能從根本化解爭端。

    謙卦大象傳稱:「君子以裒多益寡,稱物平施。」裒為引聚,聚多自然能補充不足,整體富貴後,再稱量個人貢獻做公平的分配,即可得到最合理而和諧的結果。

2012年11月16日 星期五

「世代掠奪」的迷思


    近日「世代掠奪」這個名詞很火紅,常常在報章雜誌上看的到;最常用在形容軍公教退職人員坐吃優渥的退休待遇,卻無視於年輕世代所面臨的惡劣環境,以及需負擔的債務。乍聽之下,彷彿真是如此,但仔細深思之後,卻發現有許多的迷思,在此提出看法,以供參考!

    首先我想問的是,世代間所存在的關係,可曾有「掠奪」的成分?左思右想,似乎是鮮有案例可循,從來都是上一個世代省吃儉用的將身家財產傳給下一個世代,容或有少數不肖案例發生,但應這是絕大多數為人父母所共有的認知吧!而「掠奪」的現象,往往是發生在階級或同質競爭之間。就如三星手機的市占率變高,相對地就掠奪了HTC的市場,或政府擴大了社福支出,相對地就會排擠到其他預算的編列。更明顯的例子就是不當的政策傾向財團資方,因而掠奪了勞方的所得。

    政府年度的歲入及支出,都有一定的經驗法則與規定,譬如經濟發展、教育及國防支出需佔總預算多少比例,預算須依政策規劃編列相關人事支出、行政、採購等支出。就以台灣早期政府推動的十大建設而言,也是舉債施行;因當時政府能確實地掌握趨勢及需求,所以創造了台灣引以為傲的「經濟奇蹟」;非但未曾債留子孫,反而讓台灣的外匯存底名列前茅。

    時至今日,來看政府的現況,非但早將過去「經濟奇蹟」的成果消耗殆盡,甚至負債高達數兆。因為經濟不振,所以在財政支出的大餅中,公職人員給與的固定預算,就顯得格外刺眼,甚至成為所謂的「世代掠奪」代表。軍公教人員所領的俸給,或可安定度日,但絕不可能富裕。
       檢視歷任幾朝執政的政績,無不強調所謂的「民主深化」、「台灣尊嚴」、「社福照顧」及「國際能見度」,再再地證明這都是錯置資源的政策,只為討好選民騙取選票,好取得政權,因而導致台灣面臨今日的窘境;捫心自問,「世代掠奪」這說法合理嗎?環顧古今,只有沒讓百姓有飯吃的政權會倒,還真沒看過有政權是被人民吃倒的!所以,請政府快把經濟的餅做大吧!朝正確的方向投入資源施政,別再一昧的隨同媒體及政客起舞,假改革之名,而行政爭之實。

2012年11月14日 星期三

荒謬的邏輯


    看到近日報章媒體針對軍公教要求改革的報導,以及政府官員的各式回應,不由得令人憂心幢幢;這個社會究竟怎麼了?為何反映出來的現象,總是如此的不合理?卻絲毫聽不見正常的聲音,也看不到主管機關或官員,做出正確的回應,任此發展下去,台灣勢將沉淪不起!

    國家現今所面對的主要問題,就是經濟不振,因而導致勞工所得低,進而引發種種不安現象;所以當前的主要施政重點就是振興經濟。要解決相關問題,不外乎採用的措施如下:
  • 對外招商投資:要提供土地、水、電及優質的人力資源,配合相關的政策法令當然要適度鬆綁。
  • 對內要經營一個穩定公平的環境:提升產業競爭力,從教育,內政、稅制到司法,都應配合國家經濟整體考量,維持穩定的環境。

    但政府可有依此理規劃政策執行?看看歷年規劃的經貿特區政策可有執行?姑且不論核四是否啟用,單就台電現行的發電效能及經營成本,就始終未有任何改革作為!教育政策更是扭曲,執意推行十二年國教,卻無視濫設大學,造成技職人才斷層的事實。而稅制更是一昧的偏向富人,受薪階級所得分毫都須納稅,而商賈鉅富各有避稅管道,這是人盡皆知的事實。更遑論司法種種離譜的案例,縱有特偵組或陽光法案又如何?貪汙入獄的卸任總統,保外就醫照樣可花費百萬以上的納稅錢,其家人可住豪宅、啖美食、開名車,甚至四處收購豪宅。近日受賄的高官及法官乃至於執法的警察,相關的案例皆歷歷在目。請問政府做了甚麼?又改了甚麼?由上來看,經濟不振不是沒有原因,若未先行對症下藥致力改革,只是一昧找尋代罪羔羊,將退休軍公教人員推上火線祭旗,就能轉移政府失能的事實嗎?此時回顧馬總統的「633」競選政見,更是格外諷刺。
 
         當國家應興應革作為已然執行,國家基於實際所需,再來要求軍公教配合政策,才會獲得一定的正當性。否則單是改革軍公教的退休給與,只為避免與勞工待遇差距過大,要求大家共體時艱;我想問財團、企業主與地主能置身事外嗎?高官立委呢?還是大家乾脆走回共產主義的老路,有飯大家吃,全部一起與無產階級的勞工站在一起吧!

2012年11月4日 星期日

是無感?還是無能?


    近日台灣社會紛擾動盪,從勞保基金傳出要破產,一路延燒到刪除軍公教年終慰問金、立委的9A預算….到近日金墩米農藥疑雲,再在地顯示出政府運作機制,似乎出了問題?!

    我想一個社會發生問題,是必然的現象,所以才需要政府依職責協助解決,並累積經驗因應趨勢,擬定出政策施政,據以避免或降低可能要面對的風險與問題,這原本就是政府責無旁貸的天職。但看到媒體不斷報導發生的事件,從問題肇因到研擬解決方案,顯現出政府荒腔走板的表現,不禁令民眾質疑這個政府到底是無感?還是無能?

    就以健保虧損為例,政府並未針對虧損原因提出檢討改進作為,反而是因為虧損,就要實施二代健保,向人民多收保費;我想問:保費多繳後,健保虧損原因就消失了嗎?政府究竟針對健保政策,提出了甚麼改善措施?就如同勞保基金要破產,不去檢討勞保政策合宜與否?抑是如何振興經濟,加快產業轉型!反而是檢討刪除軍公教年終慰問金及公職退休福利給予?!如此離譜荒謬的表現,無怪乎馬總統的民調創新低。

    值此全球經濟低迷之際,各國無不致力投入資源布局產業,期望在景氣復甦後,能為國家產業帶來更好的收益發展契機。期望政府能集中資源創造新局,切莫再放任媒體恣意炒作內鬥,導致對立虛耗,而使台灣淪落至「均貧」的社會。

2012年11月3日 星期六

歎媒體誤國


    昨夜看到政論節目肆意評論軍公教退職的18%優利補貼,深憂媒體禍民誤國!靜坐窗邊仰望明月,感時政不寧而記
「夜憂國患政紛亂 直欲仗劍斬妖斷 殘月獨留孤星伴 歎殤人心不復安」!

    綜觀古今中外歷史,國家要長治久安,需要有良好的制度維繫運作,絕非憑藉著一時的人治,而能保持興盛不衰。所以大家應認知到:「社會現象是一時的,健全制度才是長久的!」一個制度的建立,都有當時需要解決的問題及考量因素;隨著時代的演進,相關制度也需要適時調整,使國家得以因應變局。由此可知,所有的制度都有其必要性及延續性;而不能僅就一時的現象,全然地否定先前所施行的制度。

    就以台灣近代史來看,國民政府來台所面對的環境是農業社會,為因應當時的需要,訂定出「三七五減租」及「耕者有其田」的政策制度,發展農業經濟,也富裕了農民。而後,臺灣進入了工業社會,政府的政策制度也隨之調整為「設置加工區」及「獎勵協助發展中小企業」,這些政策制度,富裕了中小企業。當台灣逐漸地由工業社會,進步到工商社會時,幾乎所有的民眾有享受到「錢淹腳目」的財富;軍公教人員也在這一波財富浪潮中,配合著將薪資調整到中等水準。所以,在台灣社會的財富分配中,軍公教人員是落在最後一波,而相關退撫制度,也正是為了確保公職人員在退休後,能維持一定的生活水平而訂定。若就當時制度形成的原因及解決的問題而言,並無不妥。

    時至今日,臺灣經濟環境不佳,軍公教人員的退撫制度,卻成為媒體及政府先送上祭台的祭品,真是情何以堪?!這對軍公教退休人員而言,又是何其不公?!當媒體把軍公教人員的退撫制度,視為不當得利檢討時,我想問:
  • 那些因政府農業政策制度而得利的農民,在今日地價高漲之際,其所得利益是否為不當得利?
  • 那些因政府產業政策制度而得利的企業,在今日經濟低迷時,其所得利益,又是否為不當得利?
    請持平而論,公平以待!

2012年11月1日 星期四

台灣媒體的怪異現象


        台灣是一個蠻奇怪的地方,小小的島上,有著東南亞最高的玉山,氣候分布可從亞熱帶到寒帶;曾經歷過荷蘭統治、日本殖民,光是原住民就超過十個以上的族群;還有大陸各地不同時期來台的人士,都齊聚在這個島嶼上,因而形成了豐富多元的文化,卻也充斥著矛盾及難以融合的種種現象。或許正因如此,使得台灣內部始終缺乏信任,也難以達成共識。

        在過去戒嚴時期,言論自由受到限制,資訊較難流通,因此較易整合出一致的意見,大家齊心創造出繁榮的經濟奇蹟。隨著解嚴開放,言論自由就像是脫韁野馬不受約束,大眾媒體因應潮流蓬勃發展,無論是平面媒體或電子媒體,甚至到網路媒體,紛紛如雨後春筍般興起,大量的開設各式新聞報導及談話性節目,彷彿真能聽見各界民眾的聲音,人人都可以表達出意見,但事實真是如此嗎?

        當媒體資訊過於氾濫時,我得到下列的結論:
  • 只聽的到聲音大的意見,卻聽不到真正的事實。
  • 只要表達個人意見,卻無需顧及整體影響。
  • 只看的到現象,卻看不出現象形成的原因。
  • 只有立場,卻沒有是非。
  • 只會撻伐,但沒有對策。

        所以,媒體逐漸地集中財團化。能發聲的,永遠就是少數所謂的名嘴、民代或代表。評論的議題可以從教育、經濟、外交到政治,無所不包。評論的內容也總是頭頭是道,振振有詞。但以上述的標準檢視,不就是全然地符合結論嗎?!

        若任由此現象繼續發展,我相信社會要付出極大的代價!試想,所謂的「民主深化」幾十年來,台灣社會有更安定嗎?國家的競爭力有增加嗎?人民的生活有更進步富裕嗎?答案都在你我心中自明。所以,請大家靜心深思,不要再隨媒體起舞,受到操縱影響;否則,受到傷害的,永遠都是無言沉默的民眾;而得利的永遠就是掌握發言權的少數人。看看黎智英先生短短數年間,在台灣經營媒體,就可以帶走多少錢,就足以明證所言不虛吧!

2012年10月27日 星期六

我不要「勞退」


        近日為了勞退基金即將破產的消息,引發軍公教退職人員年終慰問金遭到刪除,也使得原本安定的台灣社會,瀰漫著一股不安的氛圍。民眾其實是相當敏感的,不只是許多的勞工朋友,甚至連妻子也在問我,是否要將勞退繳的錢,申請一次提領?以免日後基金破產領不到。

        面對此一問題,我無法回答,因為如果大家都一次提領,只是加速基金破產;若是配合改革繼續下去,也只是延長破產的時間而已。所以只能向朋友及妻子說明個人的看法,居然都能獲得認同,因而斗膽在此提出建議,請朋友們參考是否可行?

        其實我自軍中退伍後,妻子及朋友就一直要我加入公會勞保,等六十五歲以後,還能領一筆勞退金;幾經評估,我選擇不要「勞保」。因為我看到了種種不合理的現象,認定了勞退終將破產的結果。所以我決定不加勞保,而將原本規劃加入勞保的錢,買了一份投資型保單,時至今日,證明我的選擇是正確的!
 
        回顧當時,所看到的不合理現象,有下列幾點:
  1. 一個制度施行,可以保障所有的人民,以極低的保費,在繳交相當的年資後,就可以獲得終身領取一定金額的保障,在設計上,似乎全世界都沒有這麼好的保險產品;我想也沒有哪一個國家的財力,足以承擔如此的財政支出。
  2. 勞退制度的設計,居然可以漏洞百出,任由資方或勞方大鑽漏洞。就以加保費率計算而言,政府訂定出基本工資這個標準,資方就名正言順的將勞工薪資計算,全數降低至最低基本工資,據以加保以降低保費支出。而勞工們為了保有工作,又能減輕保費支出,自然得全盤接受。尤有甚者,勞工在屆退幾年前,欲調高薪資標準,藉以提高可領取的金額,相關保費差額,由勞工自行補足的案例,比比皆是。而自費加公會,藉以賺取勞退金的案例,就更是眾所周知;試問這樣的制度,勞退基金能不倒嗎?
  3. 台灣出生率降低,已邁入老齡化社會,國人平均壽命又不斷地延長,姑且不問薪資所得是不是增加?可以確定的是繳錢的人越來越少,而領錢的人越來越多,勞退基金能不倒嗎?
        所以我認為政府針對這個問題,無論要如何修改勞退制度,終將避免不了要破產的結果。要根本解決這個問題,我建議政府考慮下列作為,請參考!
  1. 清結勞退基金,將民眾所繳的錢,逐年編列預算計息分期償還。請民眾依據自身所需,自行規畫退休保險需求。
  2. 資方所繳交的部分,同意提列為公司經營損失,將相關損失納為降稅考量,補償資方損失。
  3. 鼓勵各大保險公司設計完善退休安養保險產品,提供民眾選擇加保,降低退休後的風險。
  4. 視政府財政狀況,規畫完善的安養設施,針對真正少數弱勢給予合宜的福利救濟,確保人民都能享有一定水準的退休安養照顧,以消彌弱勢對老無所養的疑慮。

2012年10月26日 星期五

無言以對


        擔任社區志工數年,與許多的老人家都保持著良好的互動關係;在台灣逐漸步入老齡化的社會之際,這群已是年邁的老人家們,始終保持著規律簡樸的生活型態,也扮演社會結構中一股穩定的力量。

        但近日,這種安定的感覺已不再;就以不久前接到的電話為例,伯伯一唸就是半個小時,他是單身榮民,年少時就已投身軍旅,歷經政府遷台的動盪與保衛台灣的戰爭,還曾獲選為國軍英雄,以校級中階退伍。數十年來,就依賴著幾萬元的月退俸及年終慰問金自理生活。在他的觀念中,只要是自己能做的,絕不要給政府添麻煩,因為政府所給予的保障,對他已是足夠。看他有條不紊地規劃自己的日常支出及安老計畫,數十年如一日;對政府的種種政策,一直是保持堅定不移的支持。

        時至今日,他卻變了!明顯的感受到焦躁不平,強烈地表達出被他捍衛的國家背叛的感覺。規律穩定的生活不再,常常打電話抱怨,從立委服務處,政府各級機關,一直到我。用他濃重的鄉音說著:他並未犯錯,為什麼要扣減他的年終慰問金?特別是在年終將屆,正需用錢之際?若這是不當所得,為什麼已行之多年?甚至歷經民進黨執政的八年?為什麼修正規定立即就執行?連讓他緩衝調整生活規畫的時間都沒有?…..

        面對這麼多的為什麼?我不知道,也沒答案,只能無言以對。但是我想問:

如此的政策能讓社會更安定還是更動盪?

政府節省下來的二百億預算,創造了更多的經濟效益嗎?還是實質地解決了各個基金都將面臨破產的問題?

如果政府再花二百億,能買回這些民眾對政府的信任與支持嗎?

難道這就是真正的公平正義嗎?

        我真的不知道?還是只能無言以對」!……

2012年10月25日 星期四

終於知道甚麼是「無感」政府


        這兩天常被朋友消遣,說我不夠「忠良」,我始終搞不清楚為什麼?追問細究之下才知,原來:行政院宣布調整年終慰問金發放標準,馬英九總統今天(24)高度肯定行政院長陳冲在此議題上反應快速睿智,提出的方案兼顧「照顧弱勢」及「關懷忠良」。---引述中央廣播電台新聞。若依此來看,我從軍報效國家二十餘年,可能真是不夠「忠良」,以致面臨現今這諸般羞辱式的對待!

        之前一直讓人批評是「無感」的馬政府,我始終不知為何?但在看到「理財以存款為主的馬英九夫婦,存款較上次申報增加310萬,達7,372萬元。---引述中時電子報。以及政府首長們的存款數字後,相較於我們基層軍公教退職人員,終於知道「無感」政府所為何來!

        回顧前幾年金融海嘯時,景氣低迷,為刺激景氣活絡經濟,政府實施發放每人三千六百元消費券的政策;若在當時是依正確的政策,時至今日,景氣燈號連九藍,亦處在經濟低迷之際,但為何還要砍掉軍公教退職人員已通過預算的年終慰問金?如此政策難道就會刺激景氣活絡經濟嗎?由近日股市成交量持續創新低,年底買氣可想而知!
      


        想想身為三軍統帥的馬總統,對近日飽受不實言論詆毀扭曲的軍人同袍,非但未能挺身澄清捍衛,反而無感似地將軍公教推上祭台,面對其領導這般政策反覆的政府,看在民眾及其他往來的友邦人士眼中,無怪乎被定位為「無感」政府。


領導者應有的認知


        打從學校畢業踏入職場,一直擔任的職務都是基層主管,有多年的領導經驗,深知人人都有自己的立場見解面對諸多層面的狀況及意見,領導者在決策時實有難為之處。就現今政府面對社會議題的種種決策及作法,提醒領導者應審慎考慮的事項,僅供參考!

一、信任得來不易,切莫輕率破壞。

        企業要正常營運獲利,經營者與員工及股東間相互的認知與信任關係非常重要。彼此一定要有堅實的信任關係,才能使企業順利運作獲利。企業與員工的關係,可類比為政府與軍公教人員的關係,而人民就像是股東,推選出經營者領導企業運作,以創造出績效利潤。企業經營者固然須為股東權益負責,但更應為員工生計負責。當企業因績效不善,導致股東權益受損時,應受檢討的是經營者的策略及管理有無缺失?資源有無錯置浪費?有無人謀不臧、掏空公司資產?….而不是將所有的問題都推給員工,認定是員工薪資負擔沉重所致,只要縮減行之多年的員工福利,就能創造獲利。這實在是非常奇怪的現象,而居然政府也如此執行;要知道勞雇間的信任關係得之不易,需要長時間的累積,才能真正獲得信賴;若因一時的利益影響,導致信賴不復存在,無論是股東、企業及員工,將無一獲利。

二、企業經營應專注本務創造獲利,而非浮濫投資創造績效。

        企業應就其本業妥善經營管理,發揮產業競爭優勢創造利潤;絕非任意投資,藉由抬升股價創造獲利假象,欺矇股東。檢視今日政策,似乎就是如此,藉由各種浮濫建設及社會福利措施,不斷地錯置資源投資,創造出獲利的假象討好股東,一旦環境變動戳破假象,使股東蒙受損失時,能將責任歸咎到員工身上嗎?

三、員工才是企業真正穩定經營的基礎。

        常看到有企業在經營受困時,股東或有增資援助,亦有撤資的情形。但唯有在員工堅守崗位的情形下,企業才得以維持運作。甚而有公司員工除了配合企業放無薪假、減薪外,還拿出私人所得協助公司度過難關。早期的軍公教人員不就是如此嗎?除了以較低的薪資堅守崗位外,退休金也交由政府運用,只要按當時的約定領取生活所需即可。甚至退休後仍投身國家建設,台灣的橫貫公路、蘇花公路不就是這樣來的?!
由上所述,明確的顯示出軍公教人員,是維持一個國家穩定的骨幹,舉世各國國情雖有不同,但基本上軍公教人員的待遇及社會地位,無論退職與否,都是維持在一定的水準。所以籲請現今領導者三思,這不是區區慰問金的問題,而是信任問題。一旦信任出現瑕隙,將導致崩潰的,是社會據以穩定的骨幹。更別忘了,國際間尚有許多須建交往來的國家,面對一個失去信任的政府,又將何以自處?

2012年10月24日 星期三

聽聽基層真正的聲音


        早上送女兒上學,恰巧遇到以前的一位同事,正出門準備上班,久未見面彼此寒喧招呼互問近況,因上班時間將屆,相互交換名片後,便急急趕去上班。而我返家後,看著報紙及新聞,心中諸多感觸!提出分享!

        這位同事是由空軍士官學校畢業後,在部隊服役十年後退伍;現今踏入社會已近十年,算算年紀頂多四十出頭,現在是某家車廠台中分公司的經理,平均月收入是八~十萬元,是讓許多中階退休的軍官都感到不及的收入。但這可不是憑空而來的,因為他一天工作超過十三個小時以上;問他後不後悔太早離開部隊,沒有堅持到役滿可領軍人退俸?他明確的表示不後悔!他現在是勞工身分。

        相較之下,另一位與他一起退伍的同事,兩人無論是學歷、經歷都十分相近,卻有著截然不同的際遇。這位同事在退伍後同樣以勞工身分踏入職場,每日也勤奮工作逾十個小時以上,因為家庭的關係,過著生活壓力沉重的生活。,當我問到他是否後悔太早離開部隊,沒有堅持到役滿領俸時?他雖猶豫了一下,但很明確地說不會,因為這是自己選擇的。

        看著這二位昔日同事的際遇,明確地告訴我自己要為自己的人生負責。大家的立足點都一樣,生活是好是壞都是自己的選擇、際遇與努力的結果;怨不得別人,當然更不會怨到政府。而政府的職責,就是要將台灣這個環境經營好,讓每個人能有更公平選擇的機會,全心投入職場工作,創造自己的人生成就。若有因種種難以掌握的風險因素,造成部分民眾無力承擔生活必需時,才應由政府就其個人情況及需求給予合宜的救濟,協助承擔面臨的風險,使其能維持基本的生活水平。所以政府當然無法承擔所有人的風險,而僅能以維持人民生存基本所求為標準,來設計社會福利政策,才能避免拖累國家財政。

        今日台灣人心不安,政府政策難行,以及族群對立的種種亂象,是否正因政府未能謹守分際施政?為了維繫政權爭取選票,濫開種種社福支票,終成拖垮財政的主因?請大家好好深思。

2012年10月23日 星期二

一個新時代的開端—馬總統終於確定了「歷史定位


        陳揆拍板退休清苦、因公受傷可續領慰問金」:陳揆表示,符合領取年終慰問金資格的身分包括,每月退休俸兩萬元以下的退休軍公教人員或遺眷,或因作戰、演訓致死亡、重傷或殘廢的退休軍公教人員或遺屬等兩大類。馬總統說,如此讓原本發放的金額大幅減少,這樣的作法兼顧「照顧弱勢」跟「公平正義」兩原則,他肯定行政院的改革方向。----引述聯合報資料。

        這應該是一個新時代的開端,馬總統終於確定了歷史定位」。因為這證明了軍公教退職人員過去年終慰問金的相關所得是「於法無據」的不義之財。此舉也證明了政府與軍公教人員的信賴保障原則將不復存。因為政府可以隨時因應政情需要,僅以行政命令就改變由行政部門所編列的預算,且經由立法院審查通過的預算。只因為「公平正義」、於法無據」、「財政困窘」或「人民觀感等諸般理由。但我想問:

台灣的經濟低迷與勞工的所得偏低,真是由軍公教退職人員造成的嗎?

台灣每年的經濟成長及出口獲利都到哪去了?

若是勞工的平均薪資所得是實質倒退,那誰的財富是實質增加?財團?民代?高官?….

造成政府財政困頓的主因是錯誤政策的浪費?還是退撫實質的補貼?

調整了軍公教退職人員的福利支出,真有助於勞保的實質收益?

政府的政策究竟是要均富還是均貧」?但就實情來看應是「患不」吧?上述的答案,我想應該是人盡皆知吧?!

        因此,我必須很誠實地告訴下一代,在這個新時代的開端:千萬不要再以為從事軍公教職,會有安定的生活保障!只要有能力,還是出國吧!」;因為馬總統已經給了我們一個「最佳的典範」。

 

2012年10月21日 星期日

保險與保障--從保險經營觀念看勞退制度

       所謂保險,顧名思義就是針對風險所規劃的保護因應作為。面對風險,有太多難以掌握的不可測因素,所以有專業的保險公司因應而生。主要就是依據過往最有可能發生的風險經驗,經精算設計出各式保險產品,而被保險人則依己身需求及財務規劃,選擇適合的保險產品,做好人生的風險規劃。保險公司則應妥善運用所有承保戶的投資資源,做好合宜地規畫運用創造價值,協助被保險人承擔可能因風險而遭受的損失。

       若將政府比喻是保險公司,所有的人民都是承保戶,基本上已向政府購買了意外險的保單,只有針對特定的意外發生時,才可獲得救濟的保障。一般民眾依職業類別或財務規畫不同,還向不同的企業或政府買下其他的保單保障,這是公平的自由選擇。

       而軍公教職業的性質與私人企業一樣,都只是民眾就業的一個選擇。因為公務部門要執行的是公眾事務,必須受到諸多法令規定的約束及限制,所以在薪資所得與退休保障上,就與一般的民眾不同。也就是說政府與公職人員之間的關係是信賴保障原則,由公務人員確保政策與命令必須落實執行;政府也必須承諾給公務人員一定程度的生活保障。相對的政府與一般民眾的關係,則是信任保護原則,僅能提供基礎的保護救濟,而無能提供全面的生活保障;這是古今中外及世界各國皆然定律。所以公務人員的選任、薪資制度、工作性質及退休待遇等相關制度,都必須保持公平、公正及公開,這是人人皆知的常識。

       以公教人員來說,只要經過資格考試及訓練合格就能獲得任用;人人都可憑努力取得任用資格,進入公教職場而無差異。想要投身軍旅就更簡單,當初只要是男性體格達到標準,就有服兵役的義務,個人只要有意願,役滿後就可申請由義務役轉服志願役,依規定達到服役年限後,即可依法享有軍人的退撫待遇。只要是服過兵役的人,應該都知道這項事實!

       同樣以保險觀念為例來說,軍公教人員就像是向政府買了儲蓄險的保單;當繳費期滿後,依約可以獲得定期定額給與的保障。這對所有的人民來說,可沒有所謂公平與否的問題,因為只要任何人有意願,同樣付出對等的代價,人人都能取得如同軍公教人員一樣的退休保障。

       就現今勞退基金面臨會破產的前因後果來看,就像是部分人明明向政府買的是意外險,卻要求保障要比照儲蓄險。而政府這間保險公司居然也在少數股東的要求下,無視全體保戶的權益與託付,再忽視實際的財務狀況下,規畫設計出勞退制度這張保單;針對投保意外險的族群,增加部分的保費,而將其保障提升同儲蓄險一般。我想全世界任何一家正常營運的保險公司,都不敢承做這樣的保單吧!即使強大如美國,相信也無法承擔所有人民退休風險的保障,或而僅能提供有限度的生存救濟才是實情。

       所以勞退制度注定了要面臨破產的事實。即使相關制度再怎樣修改,我認為也只是延長破產的時間罷了。民眾不要認為不公平,按照政府這間公司的經營模式與績效來看,即使如軍公教這般依約投保的儲蓄險,不也一樣面臨跳票的風險。所以人人都應該認清自己的人生風險,還是要由自己負責,才是真正最實在的保障。

人民須認清的真相

        近日無論電視媒體或報章雜誌,甚至網路資訊都聚焦在勞退基金要破產的議題;持論的角度多在廣大的勞工,在辛勤工作屆齡退休後,所應領取的勞退金竟然沒有保障,而政府不願比照軍公教的退撫基金,承擔完全的責任。進而將焦點延伸至軍公教的退撫待遇遠優於勞退,甚至提出軍公教的年終慰問金不合時宜,竭力凸顯族群間的差異,也深化了社會不安的氛圍及對立不信任的情緒。對此現象,相信是大多數的民眾及有識之士所不樂見,個人願就所知,客觀的提出幾點事實以供參考!希望能藉以認清現況,協助公眾齊心謀求解決之道。

      我認為在面對疑惑時,要釐清思緒應從問題中去需尋求解答,只要問對問題,就能理出脈絡,答案自然浮現。所以嘗試提出以下幾個問題,據以推論;或有因各人所知及經驗不同,致使看法各異,但我相信總能促使大家理性的看待問題,從而尋求出可能得解決方案。
問題一:每個人的生活型態及生涯規劃應由誰負責?
      我想答案應該顯而易見,個人的人生當然應由自己負責,打從每個人懂事後,就應該為自己的選擇負起責任。在學時,成績好壞與否,是自己學習及努力的程度;就業時,進入什麼職場、獲得怎麼樣的成就,都是自己的性向選擇及努力的結果。選擇怎樣的伴侶、經營出怎樣的婚姻及家庭,更理所當然地需由個人負起全責。我想即使親如父母,在人生的歷程中,能提供的協助及影響都十分有限。
      若上述所言合情合理,個人的退休生活及保障,當然還是應該由自己承擔起大部分的責任吧!
問題二:全世界有何國家的社會福利制度優於台灣?
       阿拉伯產油國家理應有優於台灣的社會福利制度,因為擁有石油資源;而歐美日及新加玻等已開發國家,應該也有相當優渥的社會福利制度,但這些國家人民所繳納的稅賦,是遠遠高出台灣的現行稅制。若僅針對退休給付而言,據報導優於台灣福利制度的國家只有希臘, 依其現況檢視,已是需依賴歐盟財務紓困,才能維持國家基本的運作。
       以台灣國民平均所得尚未達二萬美金的現況來看,政府若要負擔全民健保的虧損,再加上承擔勞退基金的虧損,步上希臘的後塵應為必然。
問題三:若政府無力負擔社福支出,為何還要不斷地推行社福政策?
      答案顯而易見,就是為選票。這或許就是民主政治的宿命吧!只要大家靜心回憶,是否每到選舉在野黨就如同今日般,不斷提出18%優利補貼、軍公教退休保障優渥等議題,不斷炒作要求勞工也應比照辦理;而執政黨為了選票,也無視政府無力承擔的事實,研擬出不合宜的勞退政策;在朝野協商時,又為了政黨私利不斷加碼,因而制定出如此扭曲荒謬的政策,致使短短數年,就已顯現出即將破產的事實。
問題四:錯誤的政策應該由誰負責?
      當然是政府。需知政府是由立法、行政、司法、考試及監察五大部門組成,各司其職緊密地結合,才能使政策順利推行。
      行政部門業務執掌原則可分為二類,由政務官員研擬政策交由事務官員執行;其中絕大多數的公務人員都是事務官,依政策法令執行政務而無研擬政策之責。
      民意代表則是接受人民託付的代理人,審查行政部門所提出的法案政策是否合宜可行,所領取到的俸給待遇,當然都是由納稅人支付。任何法案政策,若未經立法審查通過是不能執行的,所以民意代表當然也是政府的成員,錯誤的政策除了要由政務官員負責外,民意代表自然也要負起相當的責任。
問題五:軍公教族群真是既得利益、不公不義嗎?
      探討這個問題應先認知公務部門與私人企業的本質都一樣,只是人民職業的一個選擇。因為公務部門要執行的是公眾事務,所以必須受到眾多法令規定的約束;所以在薪資所得與退休保障上,本就與民間企業的待遇不同,無論古今中外及世界各國皆然。而公務人員的薪資制度、工作性質及退休待遇,早就是人人皆知的事實。就以公教人員來說,只要是經過資格考試及訓練合格就能獲得任用;人人都可憑努力取得任用資格,進入公教職場而無差異。而要投身軍旅就更簡單,當初只要是男性體格達到標準,就有服兵役的義務,個人只要有意願,役滿後就可申請由義務役轉為志願役,依規定達到服役年限後,即可依法享有軍人的退撫待遇。只要是服過兵役的人,應該都知道這個事實!
      隨著時代的進步,軍公教人員的薪資所得逐漸地調升,而退撫制度也因應國家政策所需調整多次,軍公教人員都是配合政策而無怨言,因為他們有選擇做與不做的自由。而這些法令的規劃及適用對象,都是經由政務官員及民意代表審核通過的,這與基層的事務官可是毫無關係。從上述歷程來看,實在不知道有甚麼不公不義的事實?!
問題六:誰是納稅人?
    只要是生長在這塊土地上的人,全都是納稅人。無論是居住的房屋稅、地價稅,車輛的牌照稅及燃料稅,購物消費的營業稅、娛樂稅….我想人人都有繳納吧!軍公教人員或有綜合所得稅未曾繳納,但試算廣大基層的公務人員一般的薪資所得,扣除掉父母及子女的撫養額度,需繳納的額度應屬有限,對政府整體財政的挹注,實無多大的助益。何況近年來,政府已規劃將軍公教人員所得納入稅基,相關新聞均有報導可查。所以負擔政府財政缺口的納稅人,軍公教可沒置身事外。
問題七:還有18%優利嗎?
      從民國八十六年退撫新制實行後,已無18%優利貼補了,也就是說軍公教人員在八十六年以後的年資,在計算退休所得上,已未再納入18%優利貼補。迄今也已有十餘年了;所以政治人物及媒體一再批評18%優利貼補議題,實在有欠公允。
問題八:保險與保障有何不同?
      所謂保險,顧名思義就是針對風險所規劃的保護因應作為。面對風險,有太多難以掌握的不可測因素,是以有專業的保險公司因應而生。主要就是依據過往最有可能發生的風險經驗,運用所有承保戶的資源,適度地協助受險人分擔局部因風險而遭受的損失。即使強大如美國,相信也無法保障承擔所有百姓的退休風險,而僅能提供有限度的生存救濟。所以原則上人民的退休風險,應是由人民自負其責。
      以保險為例來說,人民就像是向政府買了意外險的保單,只有針對特定的意外發生時,才可獲得救濟的保障。而軍公教人員因執行公務的關係,多接受法令及公眾事務約束,且其雇主就是政府,所獲得的保障當然不同於一般民眾。同樣以保險為例來說,軍公教人員就像是向政府買了儲蓄險的保單;當繳費期滿後,可以獲得定期定額給與的保障。這對所有的人民來說,應沒有所謂公平與否的問題,因為只要有意願付出對等的代價,人人都能取得如同軍公教人員一樣的保障。
        當理解了以上的問題,回頭再檢視政府所面對的危機,應該就是財政的缺口在不斷的擴大,既然知道了病因,當然要對症下藥。若將政府的財政比作水庫,解決之道不外乎就是開源節流。
        開源的部分應是探討稅制公平與否?台灣今日貧富差距如此大,以窮人及富人所負擔的稅賦比例是否相近?以政府現今的產經政策,究竟有無吸引企業來台投資的誘因?台灣現行的教育制度究竟培養出怎樣的人才,來支撐發展具競爭優勢的產業?…..
        節流的部分則是檢視政府部門的效益如何?各機關有多少的不適任冗員?有無落實考核人員績效?切莫因循姑息或有酬庸心態,放任如恐龍法官、買官將領及賤賣國土的官員等人,輕鬆退休坐領俸給。而茲意濫開選舉支票的民代及官員,更應受到唾棄及懲罰!仔細評估,究竟有多少浮濫無謂的建設浪費閒置?甚至勾結企業,圖利少數財團…..等諸般不公事實,比比皆是造成拖累政府財政負擔的主因。在此呼籲民眾靜心凝智,莫再追隨政客民代與浮濫媒體的議題起舞,攪亂了台灣這片好山好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