總網頁瀏覽量

2013年4月29日 星期一

茉莉香


一捧綻放的花蕊,
閃著純白的無瑕,
春雨洗淨了塵埃,
盈室淡淡的芬芳,
是年少記憶中
難忘的茉莉香!

2013年4月24日 星期三

台灣還有責任政治嗎?


    監察院上週因認為證所稅推動時機思慮不週,造成台股市值縮水,資金外流,通過糾正行政院與財政部,總統因而表態,證所稅可以檢討。財政部長張盛和亦表示,證所稅一定有檢討的空間...(引述中廣新聞網424日新聞稿)

    這明顯地又是一個不當政策,不僅僅股市縮市值蒸發2.2兆元,連證交稅去年都短收550億;這樣讓國家蒙受重大損失,又由全民買單的錯誤政策,經監察院糾正,卻不見有任何官員需負責;只見官員們在媒體上夸夸其言地將問題歸咎於歐債危機及國際影響。大家又可以好官我自為之...這就是台灣的政壇實況,政治人物與官員永遠不用承擔責任,真正要負責任的,還是廣大的百姓。

    台灣何以致此?看看現有政壇的構成元素:
  • 永遠不下台的政治人物〜掌握政治資源的,哪一位不是老面孔?
  • 只會趨炎附勢的官員〜當專業碰到政治,誰能勝出?
  • 形同虛設的監察制度〜通過的糾正案,由誰負了實質的責任?
  • 落後過時的法律條文〜由不食人間煙火的恐龍法官與知法玩法的政客詮釋,對誰有利?
  • 唯利是圖的傳播媒體〜只有市場導向與利益趨向,可不見事實真相!...
         影響所及,呈現出的實質現象就是:
  • 經濟日益衰退
  • 國民所得倒退
  • 人才出走外流
  • 是非價值扭曲
  • 處處矛盾對立...
         面對諸般亂象,若民眾仍不能覺醒,任由媒體與政客操弄,終了還是由我們自己承擔實質責任。只有要求這些政治人物與官員,為政策負起責任,不能輕易地卸責或下台了事;如此,或可逐步導正台灣政壇的亂象吧!

2013年4月13日 星期六

水雲間--見畫有感 ( 吳寬政畫作 )

水雲間--見畫有感 ( 吳寬政畫作 )
精彩的詩文佳作!值得分享!
見畫有感,作詩自娛:
磚紅倚翠湖山景,
閑鴨戲盪水雲間;
波光粼粼映天青,
何處得覓離塵仙!

2013年4月4日 星期四

還能信任「依法行政」嗎?


         南投縣長李朝卿涉貪被押,在獲准交保後,向內政部申請復職,內政部考量地方制度法規定及過去個案慣例,都說依法只能准予復職;但日前突然出現轉折,由內政部長臨時舉行記者會表示,李朝卿因涉案情節重大,依公務員懲戒法,主動將李朝卿移送監察院調查,並依公懲法第19條、同法第4條第2項規定認為情節重大者,繼續予以停職。(相關報導各大媒體均可見)
    由去年退休軍公教的年終慰問金遭刪除、年金改革、通過吳寶春條款到這則新聞,無不讓人確信「台灣非法治國家!」因為看到的是:
  • 通過的年度預算,行政機關可以不執行。
  • 依法行之多年的退撫制度,可以溯及既往的改變。
  • 總統的決定,行政機關可以在一周內配合完成修法。
  • 行政機關的「依法行政」,可以因人、因事或因政治考量而有截然不同的結果。
    「法」在一般的認知中就是:「多數人認同遵守的規範」。這應該是個一致的標準;在相同的時空背景條件下,大家一體適用而無差異。所以才有「王子犯法,與庶民同罪」之說。但在現實運作中,就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,最明顯的例子就是陳水扁前總統入監服刑的待遇,與一般民眾就有極大的差異,即可明證。而造成這些差異的原因,最常聽到這些學法政治人物的解釋就是:「社會氛圍如此」、「為了滿足民眾的期待」與「政治考量」。但其所謂的「政治考量」,就是執政者或政黨少數的政治利益考量;絕非是真正基於民眾所需的利益。台灣也就在這些政府官員與政治人物,長期地「政治考量」下,已嚴重的扭曲了民眾的是非價值;看看「恐龍法官」離譜的判例比比皆是,這些政治人物還沾沾自喜,誇言台灣是民主進步的典範;到頭來,真正受害的,卻都還是一般百姓。

    所以當看到這樣的一個「依法行政」規定,居然會有二個截然不同的結果,民眾應該真正地覺醒,好好地省思:台灣的政府及這些政治人物,還能讓人信任嗎?別再深陷藍綠的窠臼,也別再輕易相信改革口號或明星光環,只有造福民眾的實質作為與政績才是真的!

2013年4月2日 星期二

由「賴素如涉貪案」看政治人物本質


    深受馬總統倚賴重用的台北市議員賴素如,因台北雙子星案涉嫌貪汙,遭檢方聲押禁見。這是近日最受到注目的重要新聞,原因是以清廉著稱的馬總統,在其領導執政的第五年,已傳出多起弊案;涉案人員層級由地方首長、行政院副秘書長到總統的辦公室主任;對一位領導者而言,這無啻是敲響了警鐘,值得探討深思。

    回首看看台灣的近代史,曾歷經由貧轉富,創造出了「經濟奇蹟」,使台灣成為亞洲四小龍。在那時,政治人物沒有選票壓力,所以施政著重的是「國家長遠的發展」,具體的表現就是「經濟發展重於政治議題」;族群間對立矛盾的情形自然減少,民眾也能同心齊力,順利地達到經濟發展的目標。

    但是隨著解嚴開放,政治人物開始面對選舉的壓力,政策因而明顯地轉為「政治議題重於經濟發展」;政治人物藉由種種政治議題,巧妙地分化族群,製造對立以謀私利,國家發展不再是政策的重心,藏在美麗口號的包裝之下,都是精密的選票算計;表現出來的社會現象就是「產業出走、人才外流」,經濟持續低迷,國民平均所得停滯…這不知是民主制度必定要歷經的副作用,還是因台灣缺乏民主素養的育成所致。

    依上述所論歸納,檢視台灣民主化的歷程,明證出無論是藍是綠,或是由何人執政;政治人物的本質,絕對都是以個人的營私算計為先,而非為國家長遠發展考量;正所謂「人不為己,天誅地滅。」這些政治人物或是為名,或是為利;其背後的利益糾葛與掌握的權力利害,絕非我等尋常百姓可以理解。因此大家一定要自覺:
  • 「別再輕易的相信政治人物,該相信的應是制度與制衡。」
  • 「擁有越大的權力,就越要承擔越大的責任與制衡。」
  • 「所有的政治人物,都要有透明的制度規範與制約。」
  • 「不要放任政治人物恣意地改革,因為事實證明只有越改越差。」
  • 「還是多些經濟,少些政治吧!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