總網頁瀏覽量

2012年12月6日 星期四

談改革


    台灣近期因景氣低迷,物價創新高,相對人民實質薪資所得不進反退,失業率攀高,引發民心不安;在野黨乘勢拋出勞退基金面臨破產,軍公教退休所得相對不公等議題,進而提案刪除軍公教年終慰問金,配合媒體炒作,掀起一陣所謂「改革」的浪潮;好像只要改了年金及退撫制度,就能解決政府的財政問題;但實情真是如此嗎?

    個人以為這是刻意轉移問題焦點的做法,因為台灣今天面對真正的問題是「政治紛亂、政府失能、貧富不均、教育品質落後及人才流失」。分述證明如下:

    回顧台灣經濟由盛而衰的分水嶺,應落在解嚴後,當時執政的李總統為了掌握政治實權,採取了一連串所謂「民主化」的改革措施,姑且不論對錯與否,所產生的結果,就是反對黨及地方派系勢力的崛起,財團影響力坐大,施政方向偏離正軌,趨向討好選民爭取選票。繼任執政的陳總統施政強調「本土化」及「公平正義、民主深化」,事實證明是更趨向財團傾斜,大量的舉債及變賣國有資產,成就了民進黨及部份財團,使其掌握了更多的資源。而馬總統上任後,並無積極的作為,只在舊有的環境及框架下消極地因應,為了求取己身的「歷史定位」,推出了一連串不合宜的施政,從證所稅的改革、油電雙漲、十二年國教到二代健保等政策,全都是高舉著改革的口號,打著公平正義的旗幟爭取認同。但事實證明所謂「改革」的結果,就是製造出更多需要改革的議題。

    想想每次選舉,哪個政黨或候選人不是高喊著「選賢與能、以民為本」的口號,如今所謂賢能者何在?這些賢能者的政績又何在?政府推出的內閣從「戰鬥內閣」到「財經內閣」;財經政策由「二兆雙星」、「大投資、大溫暖」到「黃金十年」,其結果是勞工薪資倒退十四年,貧富差距持續擴大;而攸關國力的教改,在歷朝的改革作為下,出現了人才斷層及不符產業所需的情形,甚而出現學生指著教育部長大罵的情事,難道這就是我們需要的教育品質嗎?在本土意識高漲,事事強調「根留台灣」的政策下,迫使廠商出走,造成人才外流,過度強調意識形態,也無法吸引人才為我所用。

    上述這種種作為,哪一項不是政府所謂的改革?誰又能否認這不是導致台灣停滯不前的主因?!既然要改革,當然要「對症下藥」,請先就政府的施政效能、產經政策及稅務政策提出改革檢討才是。怎麼會不斷地檢討軍公教退休俸給呢?以多數軍公教退休所得而言,充其量僅屬中等所得,怎樣也稱不上富裕,為何就變成需要改革的重點呢?若說政府財政困難,年終慰問金的預算,可是在去年就通過的,歲入歲出都經過計算編列的,真不知是何來的問題?說穿了,就是為政者的政治攻防及利益算計罷了!
         有鑑於此,台灣已再無內耗的本錢,籲請大家切莫再為政客及媒體蒙蔽,任其鼓吹改革之名,而行圖利營私之實;而要審慎掌握手中的選票,為了我們的下一代,找出真正能帶領台灣走出困局的人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