總網頁瀏覽量

2013年3月11日 星期一

該抗議的不是「核能」而是「失能」


    「反核四」的議題正在如火如荼的展開,儼然是一股流行的顯學;參與者從企業家夫人、明星藝人到藝文人士,大家齊心動員,甚至上了街頭,大聲地表達出「反核」的立場。

    對此議題,我早已表達並無特定立場,也曾撰文闡述看法(http://blog.udn.com/cavin495527/7339517);但見到此一風潮的興起,想提出一點淺見,供大家思考:
  1. 人類對能源的需求不會減少:從人類文明興起迄今,對能源的需求與依賴,只有與日俱增,而從未減緩。即使已知因二氧化碳排放,造成臭氧層破壞而引發的溫室效應,或是核能汙染對環境所造成的威脅...等,大家似乎並沒有減少能源的需求;相反的,為了滿足更精緻與便利的生活欲望,從衣食住行的生產與製造,無不在大量的消耗能源。若是如此,則問題真正的根本,是在人類能否減少能源的需求,而不是在能源產生的方式;因為世界上似乎還沒有一種只有利、而無害的能源生產方式。
  2. 政府的能源政策攸關國家的存續:因為能源政策,連動到產業與經濟的發展;國家要發展甚麼樣的產業?要給人民怎樣的生活型態?與能源的需求息息相關;台灣是海島國家,能源引進完全需要依賴進口;無論選擇何種發電方式,從購買、運輸到存放,都要配套考量。甚而需建立足夠的安全存量,才不致於對國家的生存運作產生危安影響。試想,若核四停建,大家朝著「非核家園」的目標執行,最有可能的替代選擇應是天然氣;天然氣從進口運輸到存放,再加上需要相當數量的安全存量,以台灣狹小的腹地而言,似乎也沒有多少可建設儲氣的安全空間。況且評估天然氣的採購與運輸過程中需花費的成本及風險,想來應不亞於使用核電吧?沒人喜歡住在核電廠旁,同樣的應該也沒人喜歡住在儲氣槽旁;但除此之外,又還有甚麼更適當的選擇呢?
    歸納上述所言,人類使用能源是必要之惡,使用何種能源都需要承擔風險;國家必須依照國情狀況,做最有利的選擇。更重要的是如何有效率的運用能源,甚至投入研究,妥慎控管降低風險的發生;試想,若台灣在核能安全管控研究上,有一套獨門技術,甚至可建立標準,輸出至其他使用核電的國家,產生經濟價值,今天的台灣,又是何等光景?!

    可惜台灣的現況,永遠是在政治對立中虛耗空轉;舊的核能電廠,在過去以經濟的成本興建,已平安的運轉多年還在發電;但解嚴民主化之後,「核四」卻不斷的追加預算,建了二十年還不能運轉供電;箇中的問題,殊堪研究探討。所以我認為真正該上街抗議的不是「核能」,而應是政府的「失能」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