總網頁瀏覽量

2014年7月15日 星期二

看2014世足賽的感想

依報導,在過去的24年間,德國最少投資超過241億以上的經費,從基礎設施、相關科技及戰術的研究與人員的培訓...等;持之以恆投入的結果,就是在全世界的足壇,擁有堅強的實力與影響力;也讓德國在歷屆世足賽,都是奪冠的熱門隊伍之一。這是種正向力量的展現;想想因奪冠所產生的實質效益,從相關周邊產品、運動及其他商品代言…等,到人才輸出、相關科技運用、國家的形象與人民的向心力…等無形的效益,更是難以估算。
相對的檢視這次的主辦國〜巴西,曾經得到過最多次的世界杯冠軍,擁有眾多才華洋溢的球星,爭取到了本屆世界盃的主辦權,也花費了3300億的巨資,打造比賽場地等設施…;似乎掌握了所有的天時、地利與人和,做好了爭取第六次冠軍的準備;但結果卻只得到第四名。其實在賽前就傳出;巴西政府在準備舉辦世界盃的過程中,無論是預算的花費、徵收土地或是建設設施…都引發民眾的不滿;甚至在賽前有民眾集體離開城市,藉以抵制巴西政府的傳聞!所以當巴西隊以1:7的懸殊比數慘輸德國隊,立即就引發動亂;可想而知,在賽事結束後,巴西國內將會有持續的動盪與不安!因而成為本屆世界盃的最大輸家。
    若將全球的經濟產業類比成世界盃的賽程,試想台灣的競爭力如何?在世界經濟的舞台上,台灣曾經創造出世人稱道的奇蹟;活力十足的中小企業,各個擁有傲人的競爭力;就如同巴西的球星一般,個人技巧優異,常常可在競賽中有突出的表現,創下令人注目的佳績;但比賽終究打的是團體戰,每位在場上參賽的球員,都有決定性的貢獻,甚至是在場邊時時準備待命上場的替補球員。時至今日,台灣的產業仍然擁有台積電、鴻海...這樣光彩奪目的明星,但整體的競爭力,卻連在亞洲盃都難名列前茅,值得探究省思之處實在太多了。

    「他山之石,可以攻錯」,我們要學習贏家的思維及經驗;對於輸家表現出的教訓,亦應引以為鑑。用心評估決定我們需要的目標,一步一步地往目標邁進。別再短視近利,缺乏團隊觀念;畢竟「成績是做出來的,而不是說出來的」!不是嗎?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